9月13日,智能教育学科发展报告会暨智能教育博士新生见面会在理科大楼B112召开。本次报告会的主题包含智能教育学科建设、大语言模型、智能化测评等内容,旨在使智能教育博士生了解智能教育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建设任务,帮助同学们尽快融入博士生涯的学术生活。

报告会首先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世猛老师致辞。徐老师表达了对新同学的欢迎,关心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分别从入学适应、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做出叮嘱和建议。

01
林欣研究员做了主题为“基于大模型的启发式学习关键技术”的报告。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林欣研究员说明了当前机器实现启发式提问的困难,而大语言模型的优点为启发式提问带来了可能。在第二部分,林欣研究员从三方面讲述了现有大模型的问题,并针对这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思路。

02
陈琴研究员做了主题为“教育大模型关键技术及评测研究”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当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育领域的大模型,之后陈琴研究员从三方面说明了教育领域大模型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四大研究点。

03
张伟教授做了主题为“深度知识追踪”的报告。张伟教授首先提及知识追踪需要的前提条件;其次说明了知识追踪的实质是为了理解学生主体,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来实现高效的个性化学习;最后张伟教授说明了其团队目前所做的工作。

04
江波副教授做了主题为“大语言模型与个性化学习”的报告。江波副院长首先阐明个性化学习的核心;其次通过两个案例来论证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数据、建模算法五方面讲述了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技术原理,最后阐述了自适应学习技术当前的困境。

05
郑蝉金副教授做了主题为“核心素养的智能化测评:以中小学作文为例”的报告。郑蝉金副教授认为面向核心素养的智能化测评包括一个导向即核心素养——高阶复杂技能,包括一个依据即学习质量标准——学习进阶,还包括三种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增值评价。

06
赵佳宝老师做了主题为“智能教育系统评测”的报告。赵佳宝副研究员首先讲述了其团队目前所做的工作;其次赵佳宝副研究员分享了其所在的测评团队进行测评时的总体框架;最后赵佳宝副研究员邀请博士一年级新生石金鑫来分享虚拟实验进展,他以虚拟一节课为例从技术视角分享可配置的通用多智能体的交互框架。

07
姜飞老师做了主题为“智能教师舱的建设”的报告。姜飞副研究员首先从三方面阐述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后姜飞副研究员认为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实训平台由虚实融合情境、AI智能分析与专家专业点评三方面相结合;最后指出了未来教师的培养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周爱民院长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从理论、技术、平台、实践四方面阐述了智能教育研究院目前所做的工作。最后周爱民院长对博士新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心怀理想,拥有适合的方法来成为独特的自己。

最后,刘志老师主持了新生见面会,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做出叮嘱和建议。本次新生见面会开展顺利,氛围融洽和谐,期待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砥砺前行,共同度过美好而珍贵的博士研究生学习时光。

图文来源 | 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
编辑 | 陈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