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中科院这一重点实验室,共谱智能教育新篇章

916日上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与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签约暨情感计算、计算机视觉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世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肖仰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特别研究员张娅,以及来自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教育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师,智能教育博士班同学们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主持。山世光主任和袁振国教授分别代表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集中优势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情感计算、计算机视觉在教育场景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袁振国和山世光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雷启立在致辞中,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向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对学校智能教育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山世光教授团队到访华东师大表示欢迎。他表示,此次与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签约合作,是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件大事,是凝聚全国优势资源推进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进智能教育发展的具体举措。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致辞


袁振国介绍了双方研究团队合作的背景及相关进展。他提到,双方将在组织层面开展稳定的合作,融合华东师范大学与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在各自学科领域的优势,共同为智能教育的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讲话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环节,山世光、肖仰华、张娅、顾小清等分别围绕“情感计算、计算机视觉在教育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交流。

山世光介绍了本团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生理和心理感知计算的相关工作。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走向成熟,山世光团队从心理和情感可遥测性与可计算性的科学问题出发,利用生理指标的瞬时特征、心理状态的短期特征以及精神状况的长期特征,由表及里,实现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心率估计、血氧估计、视点估计以及身体姿态识别等技术任务的突破。

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世光主题报告


肖仰华围绕认知智能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享了团队研究成果。他表示,认知智能是以知识的发现和应用为核心内容的智能形式;未来,人工智能的走向是让机器具备人类的高阶认知能力。他从认知与感知之间的关系、认知智能实现的思想支撑、认知智能的技术内涵、认知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一般性框架以及教育智能化架构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肖仰华主题报告


张娅介绍了时序动作定位的相关研究工作。随着现实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时序动作定位可通过动作识别及评分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操作实验中考、体育中考等任务场景中发挥巨大价值。她详细阐述了强监督、弱监督以及点级监督的三种算法模式的研究动机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次介绍了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特别研究员张娅主题报告


顾小清介绍了学生成长跟踪监测的研究项目。她从学生综合素养的指标化具体化、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成长追踪与溯因技术以及相关平台环境搭建的角度,介绍了研究团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计划以及解决方案等。

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主题报告


专题报告后,与会专家还就人工智能技术与特殊教育等学科、课堂智能分析等具体领域展开了深入研讨。


浏览次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