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实验室)2023年工作巡礼(二)| 智能教学团队

2023年,是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各项工作重点建设与稳步推进的一年,按照教育部文科实验室和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对智能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学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战略部署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实验室)围绕建设目标,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机遇,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各科研团队也在建设过程中成果丰硕。本期带来智能教学团队年度科研巡礼。

智能教学团队本年度主要围绕构建高品质课堂智能分析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教师教研,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实现课堂智能分析优化、协同教师课堂教学,取得了系列进展与成果:

在UNESCO重要读本讲述中国人工智能课程

2023年11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UNESCO-IBE)发布了重要读本《混合教育、学习和评估》(Hybrid Education,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A Reader)。杨晓哲副教授与UNESCO-IBE深度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撰写的章节《Facing the Age of Intelligence: Teach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P190-202)被此次发布的读本全文吸收,对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该章节从课程标准与内容结构,教师培训与资源建设,实践应用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重点论述了中国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发展与状况。

课堂智能分析系统投入应用

高品质课堂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全面升级优化,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系统实现从标准构建,算法模型,多模态数据采集,大语言模型嵌入等方面的全面提升。系统已在全国30多所学校常态化应用,深入一线教师教研,取得了广泛影响。

创新构建学科数据模型

2023年,团队构建了学科专属数据库与数据模型。如构建中小学语文课堂数据库,课堂视频涵盖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共计1008节,视频总时长674.2小时,视频大小227G,课堂话语条数67.9万条,话语标记数203.7万条。初步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部分学科课堂常模。

举办全国AI+OMO课堂数字化研讨会

2023年4月21日,“数字化教学,面向未来的课堂应变——全国AI+OMO课堂数字化研讨会”在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运用智慧教育平台,通过课例展示、专家点评、讲座分享等多元的方式, 基于全国“AI+OMO课堂实验学校”项目组各实验校在整合时空、内容重组、流程再造、人机交互、数据诊断、因材施教六大板块的探索,进行“智能+融合化在线教育”的课堂研讨,探索发展更高质量的数字化课堂,吸引了来自上海、杭州、安徽等多地的专家学者及三十余所学校联合共创,现场参会人员300余人,线上点击观看人数3万+。

香港教育局局长观摩“高品质课堂分析”

2023年4月13日,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女士率代表团来访。蔡若莲局长一行了解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服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全国教研员研修项目及港澳教材课程研究团队”等情况。在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副主任石雨晨副教授的介绍下,代表团一行还观摩了由国际课堂分析室研发的“高品质课堂智能诊断系统”,亲身感受了前沿的课堂智能分析技术,现场交流互动热烈。

与剑桥大学研究团队深入合作交流

2023年11月4-14日,在带队前往英国开展学术周访问期间,课程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副主任石雨晨博士与剑桥大学多个教育研究团队开展深入交流,期待在课堂观察、分析和评价,小学科学探究课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并计划通过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双方交流。

4-7.png    4-8.png

在访学期间,石雨晨博士展示了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的已有项目和成果,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高品质课堂分析报告。团队与剑桥大学CEDiR、Camtree、Oracy Cambridge、DEFI等多个研究中心展开合作,包括在小学科学课堂开展探究课程,以及围绕课堂观察和分析开展大规模、长周期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Copyright © 2025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