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各项工作重点建设与稳步推进的一年,按照教育部文科实验室和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对智能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学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战略部署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实验室)围绕建设目标,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机遇,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各科研团队也在建设过程中成果丰硕。本期带来智能学习团队年度科研巡礼。
智能学习团队本年度主要围绕构建基于教育领域本体的核心素养图谱,并进一步研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教育领域知识答疑机器人,取得了系列成果:
知识图谱扩展,高中智适应学习系统研发上线
高中数学智适应学习系统是基于多维教育知识图谱,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大数据,描绘出学习者的学习画像,发现和发展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为其实现减负增效、激发动机、提升素养。智适应学习系统是智能时代支撑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工具。团队已完成高中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开发,包含学生客户端、教师端、内容管理端3个产品。且已在上海地区招募到12所学校开始试点试用。

智适应学习系统引入大语言模型,探索启发式引导问答
智适应学习系统(数学)在2023年的开发迭代过程中,首次引入大语言模型,探索数学题的启发式引导问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与AI助手进行答疑互动。AI助教通过反问、质疑和质询的多轮问答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讨论、辩论、评估和分析等高级思维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诊断与推荐算法研究取得新突破
个性化学习是智能学习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针对非线性的学习状态诊断、挖掘学习行为对学习效益的潜在影响是实现高效的、可信赖的个性化学习模型的重点和难点。本年度团队自研的诊断与推荐算法研究取得新突破:受到模糊控制理论的启发,团队首先通过构建非线性的模糊认知状态模型来模拟真实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状态变化,同时通过时序模型来建模认知状态的变化趋势,形成可解释的认知状态诊断和预测模型。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

图: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可解释认知状态预测
进一步,团队基于因果的视角,利用马尔科夫毯学习算法从全部学习过程特征中寻找到真正与学习收益有因果关联的特征,构建可解释的知识追踪方法,实现可信赖的高效学习结果预测模型。研究成果被中科院SCI 1区期刊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录用。

图:基于马尔可夫毯的可解释知识追踪
参与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依托南山教育局项目课题《数字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行动—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在10所南山区项目学校,开展实地调研、专家讲座、人工智能课程3-8年级读本建设研讨、人工智能公开课教研等一列活动,推进南山区人工智能课程读本建设及课程实施落地。




与南山区教科院及读本编写团队开展线下研讨会
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公开课
2023年,团队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系列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公开课教研活动,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给学生带来智能教育的启蒙、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研究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
在纵向科研项目方面,智能学习团队2023年成功申请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两项,相关科研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SCI、SCI和CSSCI论文16篇:

